对现代福音派状态的一个看法

引言

给基督徒分类不可避免地会在不成熟的人中招至分争的和那些陷入反论断主义灵的人中受到鄙视。然而,任何真实的事情也能造就珍视真理的人。我根据过去二十多年在美国与福音派,包括美国人和中国人基督徒的有限交往中提出一些观点。我提供一个普通基督徒的观点。虽然参与施教,有时甚至在机构化教会讲道,但我不是职业牧师。我从来没有因事奉收取报酬,也从未上过神学院。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基督徒。历史上,有一些观察指出福音派思想偏离了符合圣经的神学。比如再洗礼派指出归正神学有多处偏离,很多人还因此被杀。虽然在现代福音派里信仰有很大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种趋势或某种福音派文化的特质似乎是源于世界的流行文化,而不是源于圣经。虽然我不是在说每一个具体的基督徒,也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机构化教会或教派,然而就如耶稣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宗教精英一样,我也只是泛泛地讲。

易信主义

虽然“易信主义”在现代福音派里这么盛行可以被看作是普世哲学的结果,但易信主义更可能是基督徒在很多地方偏离圣经的原因。易信主义的想法就是神所要求的,使基督的救赎工算在一个人身上的信心的质量是一件小事。

把使人得救的信看作是一件小事,痴迷于技术

比如,不管一个人实际信的是什么,只要以试验的方式做一个祷告“接受基督”,就说这个人“得救了”。这不是圣经说的基督教。得救不是通过技术,比如祷告或受洗。得救是通过信。使人得救的信的质量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深信。是的,如果一个人信,祷告是合宜的,受洗也是合宜的。而且即使一个人不信,以一种试验性的方式为启示和深信祷告也是有帮助的。但一个人在那一刻还没有得救。决定跟随基督使一个人成为“慕道者”,但还不是“神的儿女”。

拯救的顺序

易信主义所固有的错物观念往往是对拯救顺序的误解。让我们明确这一点:由神生发生在一个人信了之后。只有在一个人信了之后才有权柄成为神的儿女。“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 1:12】一个人若没有听见并且信了福音信息,就不在基督里,也没有领受圣灵。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以弗所书 1:13】一个人若不了解圣经所说的基督,就不可能从神生。一个人若不知道主和救主是什么意思,就不可能接受基督是主和救主。他们不能求他们在自己心目中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的某个假想的耶稣到他们的心里来,然后就被看作是真正“从神生”的。“耶稣基督”这个名字本身并没什么神奇的。求告主的名的意思是接受圣经所说的基督。因为有很多人们在自己的想象中造出了假“基督”。

把神的道当作小事

很多现代福音派的人随随便便地使用“神的道”这个词来指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圣经或耶稣基督。在教会里你可能听到这样的公告:“牧师现在将给我们神的道。”而他会接下来说他的某些观点,或对圣经的解释或应用。但只有圣经才是神的道。其它任何东西都只是观点。这并不是说观点在过基督徒生活不是必要的,也不是说那个观点不是一个人在把圣经应用到生活中时通过圣灵的引导得出来的,但当然不能把观点加进圣经里去。对于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原则来说,圣经是完整的。我们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得出应用。

我发现,作为神的道,圣经常常被观点所取代。我常常听见讲道的人说得很自信,却很少有取自圣经的实质的东西。基督徒常常拿一些圣经上的历史细节,然后通过比喻,将其用来说他随便想说的任何东西,没有保持基本的释经原则。(解释圣经的原则)然后,他们就声称他们的观点被证明是符合圣经的。不应该把圣经当作发表个人观点的跳板。

把基督的主权当作小事

与耶稣表现他自己的方式相反,很多现代福音派的人倾向于通过只透露耶稣是救主“把人领向基督”。他们不认为把基督作为主来接受是得救所必要的。这当然导致了经典地被称为“反律法主义”(可见教会中的无法或放荡无羁)。这个酵使可见教会因唯名主义变得臃肿。人们很高兴接受基督是救主,只要他们不需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只要基督没有让他们做任何事。他们就像种子落在磐石上,无法生根,就死了,虽然开始听道的时候欢喜领受。但及至遇见试炼,他们就表现出他们没有付之于应用的信。他们把他们的房子盖在沙土上。我提议简单地像耶稣所做的那样传讲福音,和保罗所做的那样,比如在罗马书里。易信主义的福音是假福音,给名义上的基督徒留下错误的期望。

福音派女权主义

贬低基督的主权的一个结果(也许是原因)就是滥用“在基督里的自由”这个概念。“顺从”往往被视为等同于奴隶制的一种压迫形式。没有什么比现代福音派拒绝新约中有关性别的命令的倾向更清楚地显示出了这一点。神在社会中所建立起的角色关系,特别是男女关系,与世界的观点冲突,也与很多现代基督徒的观点冲突。这些人,无论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误解神的道,把错误的解释读进圣经里去。更有甚者,他们要么干脆拒绝圣经的某些部分,比如保罗所写的命令,要么把这些部分解释成“那只是为当时文化写的,不适用于现在”之类的神学。但这类人的态度其实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圣经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才不管。”放荡无羁的人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是属神的,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从此我们可以认出真理的灵和谬妄的灵来。”【约翰一书 4:6】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哥林多前书 14:37】

我还注意到,不知是不是出于文化的原因,女权主义在中国人教会里比西方人教会里更严重。以赛亚写到:“至于我的百姓,孩童欺压他们,妇女辖管他们。”【以赛亚书 3:12a】保罗写到:“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提摩太前书 2:11-12】还有,“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哥林多前书 14:34】

我把这种事称作“第三轨教义”。也就是说,地铁的第三条轨道是通电的。碰上的人必死无疑。当我无论在任何平台上说到这些问题时,无论是对“普通”基督徒,还是教会领袖,几乎都会遇到很大的敌对,这类问题似乎是不能讨论的,这也是这种基督徒的确不顺从基督主权的证据。

反论断主义,放荡的另一个例子

易信主义意味着与接受罪人一道,接受他罪恶的倾向。放荡无羁就是拒绝圣经的行为标准。如果你把放荡无羁的名义上的基督徒与顺从基督的主权的基督徒混在一起,如何让“基督徒们”和谐相处呢?我所观察到的一种办法就是引进反论断主义。

这其实有点用词不当,因为任何人都不许批评其他任何人,任何人批评其他任何人就是在犯罪。但那些给批评其他人的人定罪的人却不被看作是假冒为善,虽然他们自己正在批评其他人。这就像“不要论断我们,但如果你论断我们,我们就要论断你。”比如,很多人认为我对现代福音主义的批评本身是在犯罪,因为那是在批评。

一个常被这种人用来作为他们反论断立场的根据是:“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 7:1】但耶稣是在箴言的意义上这么说的,如果你论断别人,他们就会论断你。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论断别人,但你不应该假冒为善,在论断别人事上,自己却那么做。而论断教会里的其他人是基督徒的责任,保罗写到:

“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哥林多前书 5:11-13】

反论断主义的假福音就是,只要人们没有道德标准,只要他们不论断别人,他们就得救了。这是在错误地解释耶稣所说的。

假如耶稣装作一个“普通”基督徒,来教会微服私访,说他圣经里说的那种话,批评宗教领袖,指出个人或群体的罪,羞辱很多人,他会被看作是一个罪人。不要听见什么就信什么。要用评判的耳朵听别人讲道或其他基督徒说话。不要轻信。因为有很多“可见”教会在有意或无意地教错误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对约翰一书里这节经文的解释:“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翰一书 4:1】但很多基督徒没有将此放在心上,因受到在现代福音派运动中反论断主义的灵的影响,不愿意这样做,这基本上就是“反辨别力”。

那些宣扬这个想法的人声称有圣经说合一和反对纷争、争竞的经文为依据。但他们对这些经文的具体应用与我们看到的耶稣和保罗在事奉中的例子相反。他们把这些经文从上下文里剥离出来。很容易证明,耶稣和保罗属于引起争议的人,通过他们有争议的教导,总是引起争吵。

应该以什么作为“在基督里合一”的基础呢?如果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意见不同。张三说李四在纷争,因为李四与他意见不同。李四也可说张三在纷争,因为张三与他意见不同。现代福音派试图用两个不合宜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 不允许质疑机构化教会领袖所教的。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们合一,否则就被看作是纷争。或者
  2. 不允许教或讨论人们没有共识的问题。

这些都是弄巧成拙,因为这只是营造了一个“合一”的假象,通过不允许人们思考或教有争议的问题,压制了个人的成熟。但只有基督徒变得成熟起来,才能带来真正的合一。应该允许基督徒把圣经本身融合到他们的生活里去,在个人的层面上,也在群体的层面上,发展他们自己的事奉,让他们的属灵恩赐发挥作用。但这种成熟对机构化的领袖们和懒惰不成熟的基督徒都是一种威胁。机构化的领袖们更想把会众绑在座位上,这样他们就的可以把一切都归功于自己;懒惰不成熟的基督徒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他们的弟兄们在以比他们自己更大的能力事奉主,而那些无法的基督徒则更希望他们周围的基督徒不要讨论罪和责任。

基督是你的感受

历史上,关于基督与我们的关系,在灵恩派与保守派间一直存在争议。灵恩派强调经验和感受;保守派则强调在基督里的位置和圣经关于基督的启示。一个着重“基督”住在我们里面;另一个着重圣经里的基督。两者都是基督与我们的关系的不同方面。我们信的是什么基督?基督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信仰的焦点是圣经里的历史的基督。但同样这位基督也来住在信徒里(也就是说,比喻地讲,以圣灵的形式)。因此,在基督里行和认识基督不仅仅是圣经的知识。

然而,我最近越来越觉得在福音派里有一个离开圣经里所定义的基督的倾向,而主观地按照一个人自己的感受定义基督。这种倾向认为,基督活在我里面,因此我的感受就是基督的一个合法的经历和表达。无论我怎么想都是来自基督的一个合法真理。无论我怎么说都是神的道。那是基督在我里面说话。

结果,这种人在他们自己头脑中造的“基督”看上去可以与圣经说的基督很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他们发现这样一个“基督”要他们做他们本来就想要做的,要他们成为他们本来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事实上,他们的“基督”与他们很像,太巧了!而因为他们与他们的“基督”非常合拍,他们觉得自己很属灵。那就是“感觉良好的基督徒”。他们往周围一看,发现其他人没有他们那么与他们的“基督”合拍,这使他们觉得自己优越。

这种态度与灵恩派里基于经历而觉得特殊的精英态度息息相关。我们是在圣灵里受的洗,你们没有。我们已经完全成圣,你们没有。这种态度。说实话,我无法想象,如果约翰·卫斯理不重新定义基督,让基督符合罪人的形象,他怎么能够说在今生完全成圣。他方便地把像基督一样的行为重新定义成这些“圣洁”的人决定想要的生活方式。(见谨守律法的阿民念派与完美主义)这种态度在福音派中扩散。是时候回到圣经了。

民粹主义

你与多少人一起祷告接受基督?有多少人去你的教会?在“邀请”发出时,有多少人站起来?很多现代福音派认为这类问题是衡量属灵的优越性的重要尺度。还有对数据的痴迷。有些人觉的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很重要,但它们其实不重要。耶稣就没有痴迷于数据。当耶稣行神迹时,比如在使饼增加时,吸引了很多人。但在比如约翰福音第六章里,耶稣质疑了他们跟随他的动机。羞辱他们,告诉他们难懂的事。很多人就退去了。耶稣更关心他的果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很多人有“无论什么方法,管用就行”的心态。我遇到过一个牧师,他夸口他的各种传福音方法的数据统计分析,声称用数据可以优化传福音的工作。但这种人没有考虑他们衡量的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数据。我想我在其它地方曾经提到,个人的价值在现代福音派里趋于贬值,这导致个人门徒训练遭到忽视。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少的个人凸显出是神杰出的人,而有些今天那些被看作是这样楷模的人在我看来并不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教义。教义本身变得符合“什么流行就说什么”之类的哲学。什么流行就说什么是把东西读进圣经里去,而不是从圣经里读出真理。

结论

“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 6:7】

因为罪会导致更多的罪,关于现代福音派对圣经真理和实践的偏离,很难区分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它不结果子从其产生的基督徒的质量显示出来。但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保罗写到:“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 6:8】我劝告现代福音派的人顺着圣灵撒种,在这样做时着眼于事奉。

1、个人的造就

不要依赖职业基督徒替你查经。不要轻信,假定他们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不要依赖他们为你得出应用。是的,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要听,但把这些只当作观点和建议。自己去查经。得出你自己的应用。问问你自己,你对基督徒生活的理解和实践是不是反映在圣经里,你所信的“基督”与使徒们在圣经里所描述的基督是不是相同。

2、教会的造就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以弗所书 4:11-13】

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就是事奉基督。“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哥林多后书 5:15】如果你觉得你所在教会不健康,你觉得这个教会所实践或所教的背离了圣经的规范,但没有严重到被看作是邪教,你该做什么呢?大多数基督徒简单地离开。但我说要修复它。修复你所在的教会。那也许就是神把你放在那里的原因。运用你的属灵恩赐与圣灵合作,矫正那些偏离的地方,把光和真理带到黑暗和错谬的地方,把生命带到被死亡笼罩的地方。在那里把你的应用放到现实生活中,训练门徒。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难道医生一看见病人就跑开,去找健康的人吗?所以,你不应该寻找健康的教会,而是有病的教会,这样你就可以在那里事奉。

这是我给在基督里比较成熟的基督徒的劝告。当然很多人故意保持幼稚或假装幼稚,作为逃避事奉的借口。但我知道大多数我所遇到的基督徒的确愿意事奉,但他们需要采取主动。我说,不要期待得到机构化教会领袖对你的事奉的支持或鼓励。你甚至会被他们看作是威胁。你需要学会在敌对中像基督那样去面对,因为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