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这个题目有两个方法。一是纠正那些把受洗看成是无所谓或可有可无的人。另一个是纠正那些把受洗当作得救的律法要求的人。
受洗是信的应用,就如从罪悔改一样。因此,彼得在讲了福音之后,他被问到:“‘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 【使徒行传 2:37b-38a】而且这是主下令和授权的,耶稣命令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19-20】
使人得救的不是受洗的絮节。因为那只是用受洗代替割礼作为墨守律法的得救机制。得救是因着信,而不是靠做工。旧约靠守律法的义不是被新约墨守律法的义所取代,而是通过信被恩典所取代。无论对肉身做什么都不能使人得救。但受洗是使人得救的信的迹象,从罪里悔改也同样。也就这是“与得救相随的事”。“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希伯来书 6:9b】《钦定译本》把这译做“and 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也就是“与得救相随的事”,效忠基督的标志。
圣经特指的是信徒的受洗。我自己在婴儿时曾受洗入了天主教。但后来在上大学时我成了基督徒。是的,我做了罪人的祷告,认为自己得救了。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受洗。但在我读圣经时,我看到在水里受洗清楚地与接受基督相随。考虑使徒行传第八章里的埃提阿伯太监,在他听了福音之后,他说: “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使徒行传 8:36b】腓利在给他讲福音时肯定说到了这个概念。于是我就找到一个教会,受了洗。事实上,后来在我的事奉中,我给两个我领到基督的人施了洗。
所以如果一个人听到了福音,并想被认作是基督徒,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悔改和受洗。“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使徒行传 26:20】受洗是首先要行的事之一。但如果他拒绝,他的信是什么样的信呢?因为,“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马可福音 4:16-17】这种人连身子都不愿为基督打湿,他们有能够使人得救的信吗?
耶稣把基督徒受洗设立为大使命的一部分: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19-20】 因此,如过你信了基督,就应该受洗。然而,如果人要在耶稣所说的意义上受洗,对受洗必须具有某种态度和看法。否则,这种受洗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受洗。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里有些人说要成为基督徒就必须先作犹太人,他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使徒行传 15:1b】在水里受洗是不是像这些人眼里的割礼,被看作是得救的先决条件呢?还是被看作是表现出一个人相信人的罪因信基督而被赦免呢?保罗在加拉太书里反对把进行某种仪式,比如受割礼,看作是称义的必要条件,从保罗所用的强烈措辞来看,作出这种区别是重要的。所以,如果有谁把在水里受洗看作是那些奉割礼的人眼里的割礼,那么同样的话似乎也适用于这样的人,他们不是因信称义,而是试图靠做律法的工称义。
十字架上的犯人(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 23:43b】)就没有在水里受洗,却得救了。让我们再考虑使徒行传里的一个例子:“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使徒行传 10:44-45】在【使徒行传 10:45】里,有些外邦人听了福音就信了,领受了圣灵,这发生在他们在水里受洗之前。他们受了圣灵的洗,正如施洗约翰所说的那样。后来,彼得自己说:
“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使徒行传 10:47b】回溯发生在五旬节的那件事,耶稣将其称作“受圣灵的洗”。(“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4-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1:15-16】
所以按照耶稣和彼得,他们受了圣灵的洗,然而当时他们还没有在水里浸湿。
如果你领受了圣灵,你就属基督,属圣灵了。经上写到:
“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马书 8:9】
他们就得到了永生,如经上所记: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原文作“质”),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作“产业”)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以弗所书 1:13-14】
保罗进一步说:
“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原文作“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书 4:6】
“这便叫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拉太书 3:14】
得着儿子的名分和领受圣灵发生在被赎之后。在因信得救之后,我们就得着神儿子的名分,并且领受圣灵
所以,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关于外邦人信徒:在他们听见福音并信了,领受了圣灵,得着了儿子的名分和永生,就已经出死入生,在受洗归入基督耶稣之后,他们就在水里受洗。
保罗告诉我们受洗是得救所必须的,但他说的是哪种受洗呢?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 6:3-4】
很多对“受洗”的误解源于其意思就是把一个东西浸在另一个东西里。受洗并不一定涉及“水”。保罗在这里说“受洗归入”时,他想的是浸在“水”里吗?不,在这里,我们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
比如,考虑其它几处用到“受洗”的地方: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哥林多前书 10:2】
以色列人在受洗时浸湿了吗?没有。
他们是从干地上过红海的。(以色列人却在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出埃及记 14:29】)还有,经上说他们“在云里”受洗。
或考虑施洗约翰自己的话: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加福音 3:16】
下面是一个例子:
“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4-5】
所以,你可以浸在水里,但还可以浸在其它很多东西里。比如,你可以受圣灵的洗。保罗写到,你可以受洗归入基督。你受洗归入基督的死。(“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罗马书 6:3】)你可以受洗归入很多东西。耶稣自己指着他的死说:
“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加福音 12:50】
所以当我们读歌罗西书时: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歌罗西书 2:11-12】
很清楚,保罗说的不是肉身的“割礼”,(因为在下一节里,他说:“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歌罗西书 2:13】他们的肉身未受割礼),所以他这里指的不是属物的受洗,不是在水里受洗,而是受洗归入基督的死。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但之后受了割礼的记号。
“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罗马书 4:11a】
所以在水里受洗也是我们在水里受洗只前因信称义的记号。
把任何仪式当作得救的必要条件,即使是神命定的仪式,比如受洗和圣餐,可能表明一个人还没有掌握因信得救的概念。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 2:8-9】
“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拉太书 5:4】
等等,保罗不是在说摩西律法,而不是基督的诫命吗?
有很多人自称是“基督徒“,但认为基督来就是要用他自己的诫命取代摩西律法。一个人要得救,就得遵守基督的诫命。这种义其实是律法的义,虽然不是摩西律法,却仍然是律法。但保罗写到:
“这样,律法是与神的应许反对吗?断乎不是!若曾传一个能叫人得生的律法,义就诚然本乎律法了。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加拉太书 3:21-22】
而且他还说: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 3:20-24】
我们是靠我们做的工得救吗?比如受洗。保罗写到:
“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罗马书 4:4-5】
我们称义是靠信神的应许,不是看我们自己的表现。
“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 【加拉太书 3:18】
然而,虽然信使人得救,但使人得救的是付之于应用的信。如果我们说耶稣是主,这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出来。主命令我们受洗,在圣餐里记念他,彼此相爱,使万民作他的门徒,和其它许多事。如果我们不做这些事,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相信耶稣是主呢?使人得救的信是顺从的信。但把顺服的行为看作是得救得先决条件也是不对的。
明白这种细微的差别可以使人避免落入墨守律法主义的陷井。
把在水里受洗看作是得救的一种机制与恩典福音的灵相反,就像把割礼看作是得救的一种机制一样。保罗在加拉太书里大大反对了把割礼看作是得救的一种机制。那是属肉身的神学,不是属圣灵的神学。
“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拉太书 3:3】
如果一个像使徒行传第十章里的哥尼流那样在圣灵里受洗,那么在水里受洗就使他完全了吗?当然不!如果在圣灵里受洗之后,他在还没有在水里受洗就死了,他要进地狱吗?那些对在水里受洗教义持有属肉身解释的人认为他要进地狱,他们说你必须浸湿才能得救。他们陷入了礼仪和典礼,却错过了灵。他们就像说人必须要割掉一块皮才能得救的那些奉割礼的人一样。
保罗说:“恨不得那搅乱你们的人把自己割绝了。”【加拉太书 5:12】他的意思是,如果他们信把身上的一块皮割掉这种属肉身的事是他们得救的必要条件,那么何不把他们的整个阴茎割掉!对于那些奉洗礼的人,这相当于说:“恨不得那搅乱你们的人把自己淹死了。”
考虑罗马书第二章的应用。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
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
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
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
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
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
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
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罗马书 2:25-29】
如果把受洗比作割礼,这就好比说:
“你若信耶稣,受洗固然于你有益;
若不信耶稣,你的受洗就算不得受洗。
所以那未受洗的,若信耶稣,
他虽然未受洗,岂不算是有受洗吗?
而且那本来未受洗的,若能信耶稣,
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受洗,竟不信耶稣的人吗?
因为外面作基督徒的,不是真基督徒;
外面肉身的受洗,也不是真受洗。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基督徒;
真受洗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圣餐和受洗这些典礼是有其位置的。但“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马书 14:17】神的国不在乎是不是浸湿。这些是已经在心里被认作是真实的东西的外在的,象征性的影子。
但可以提出有力的论据说,那些把在水里受洗看作是得救得必要条件的人其实的确可以被比作保罗所反对的那些奉割礼的人。让我们考虑如果用洗礼代替割礼作为称义的必要条件,加拉太书的某些段落会变成什么样。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
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拉太书 5:2-6】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洗,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我再指着凡受洗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
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洗不受洗全无功效;
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
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
他们那些受割礼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
他们愿意你们受割礼,不过要借着你们的肉体夸口。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拉太书 6:12-15】
“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洗,
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
他们那些受洗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
他们愿意你们受洗,不过要借着你们的肉体夸口。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受洗不受洗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不能从墨守律法的意义上看待受洗,比如有些人持有你必须浸湿才能得救的观点,这就是保罗的这些话的灵。注意尽管保罗显然反对割礼,他自己却给提摩太行了割礼。(“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利尼人,就给他行了割礼。”【使徒行传 16:3】)并且他号召犹太人基督徒继续以犹太人生活,而不是以外邦人基督徒生活。“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哥林多前书 7:18】但这只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即使在外邦人中,妻子、丈夫、仆人、主人,等等在身体里都有不同的角色。但所有信的人都属基督,尽管在身体里有不同的角色。在上面这些段落中,保罗只是把割礼当作一个象征,割礼也应当被如此看待。但他反对加拉太人把受割礼看作对称义有实际的意义。在水里受洗在信主的过程中也应该被看作只有象征意义。正如保罗激烈地反对那些把割礼当作得救的必要条件的人,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那些把在水里受洗看作是得救的必要条件的人。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翰福音 3:3-6】
耶稣说“从水生”指的是肉身的出生,这可以从他对比“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看出。水是与肉身的出生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们都生在水里,水破了,我们就生出来了。重生是由圣灵从灵生,这也被称为受圣灵的洗,不需要浸湿就可完成,比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使徒行传第十章里哥尼流的例子。耶稣在约翰福音里说:“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 3:8b】就没有提到水。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使徒行传 2:38】
彼得在这里指的是在水里受洗,但他说“叫你们的罪得赦”是什么意思?
【使徒行传 2:38】里“叫”译自希腊文介词“εις”,《KJV》译作“for”。《史特朗经文汇编》在解释这个词时特地提到这个词在【使徒行传 2:38】里的用法。“这个词可以有两个意思,如果你看到告示说:‘Jesse James wanted for robbery,’‘for’的意思可以是要召去抢劫,也可以是因为他抢劫所以要捉拿他。正确的意思是后者。在这节经文里,“for”所强调的是一个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否则,这节将与整个新约所教靠恩典而不是做工得救的主旨相悖。”所以,这一节说的是“因为你们的罪得赦,所以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和合本》在这一节里对这个词的翻译不够准确。这个词在这里应该被译作“因”,也就是说“……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因你们的罪得赦,……”
这也是罗伯逊,一为著名新约希腊文专家的观点。他注释到:
“叫罪得赦(εις αφεσιν των αμαρτιων υμων)。这个从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有人从圣礼主义出发,有人从福音派神学出发。这些词本身可以表示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这的确存在于【哥林多前书 2:7】 εις δοξαν ημων(使我们得荣耀)。但还存在另一个用法与用来表示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同样是正确的希腊文。那可见于【马太福音 10:41】中的三个例子“εις ονομα προφητου, δικαιου, μαθητου”,它们都不能是目标或目的,而是依据或根据,因为先知、义人、门徒的名,因为一个人是,等等。这还出现在【马太福音 12:41】里,关于约拿传道(εις το κηρυγμα Ιωνα)。他们悔改了,因为听了约拿所传的。这展示了两种用法在新约和古希腊语里都很多(罗伯逊《语法》第592页)。在这里,一个人要根据他是不是信受洗对罪得赦至关重要来决定这里使用的是哪个用法。我的观点是坚决反对认为彼得、保罗,或新约里的任何作者教受洗对罪得赦至关重要,或者是确保此类赦罪的手段。我认为彼得在敦促他们已经悔改的各人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因为他们的罪已经得赦。”罗伯逊的新约词画使徒行传第二章
圣经明确地区别受圣灵的洗和在水里受洗。我们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的哥尼流看到这种情形,哥尼流在水里受洗之前,他以经领受了圣灵。在使徒行传第十一章里彼得把领受圣灵解释成受圣灵的洗,“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1:16】所以,当圣经说“受洗”时,我们要考虑指的是哪种受洗。还有,“受洗”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不一个东西浸在另一个东西里。有可能与水根本无关。
“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 6:2-4】
这里没有提到在水里受洗!这是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死,而不是受洗归入水。
“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书 3:27】
这里没有提到水。这些人受洗归入基督,而不是受洗归入水。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歌罗西书 2:11-12】
这当然不可能指在水里受洗,因为在水里受洗是人手所行的,就像受割礼一样。这指的以是受洗归入耶稣的死。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 16:16】
这往往被错误地解释为:“凡没有受洗的将被定罪。”但这节经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凡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同样,凡信而爱其他基督徒的必然得救,或凡信而查考圣经的必然得救,甚至凡信而戴眼镜的必然得救!因为使人得救的是信,不信的必被定罪。有很多经文只提信基督得救,比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得前书 3:20-21】
在希腊原文中,“这水所表明的洗礼”里没有“水”这个词,这个词是译者按照某种解释加进去的,用来指挪亚洪水。这并不影响我的论证,但为了准确起见,原文说的是“这表明的洗礼”,“这”指的是挪亚和洪水的整个故事,而不是专指水,因为救挪亚的不是水,而是方舟把挪亚从水里救出来。水本身代表神的审判。第21节里“借着水得救”并不是说水是得救的机制,而是说他们在洪水之中得救。但救他们的是方舟,不是水。但无论如何,彼得在这里说的“洗礼”是哪种洗礼?不是在水里浸湿的洗礼(“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罗伯逊对这节的注释说:
“没有典礼能真正洗净人的良心(【希伯来书 9:13】)。彼得在此明确否认在水里受洗能使罪得赦。”而有作用的是“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当一个人为自己的罪得饶恕转向基督(也就是悔改),并且信基督时,他就受洗归入基督。水的洗礼象征这个过程,但不能救这个人。(否则,如果在水里受洗能使人得救,你只需让不信的人在水里受洗,他们就能自动得救。但事实上,这正是让婴儿受洗的人所相信的。婴儿怎么能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呢?)
“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使徒行传 22:16】
洗去罪指的不是洗去罪责,而是洗去罪的行为。洗去罪责是在受圣灵的洗归入基督的死时完成的。但在水里受洗只能去掉皮肤表面的污秽,象征从罪的行为里悔改。“洗”译自希腊文“απολουω”一词。同样这个希腊词还用在【哥林多前书 6:11】里。注意其上下文: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 6:9-11】
这里似乎也将洗与行为的改变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消除罪责。
基督徒在水里受洗是合宜的。基督命令我们受洗,所以我们受洗。如果你已经受洗了,你应该重新受洗吗?有些人在婴儿时就按他们教会的传统受洗了。我建议这样的人在信了之后重新受洗,使他们的受洗更符合耶稣的想法。当人还是婴儿时,很难“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除此之外,我要说,这只是件良心的事。也许你觉得你以前受洗时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现在真正信了,你想重新受洗。行,那只是件良心的事。
天主教、东正教和归正神学在很多地方偏离了圣经。让基督徒父母所生不信的婴儿受洗就是其中一个。圣经里从来没有说这样的婴儿应该受洗,圣经里也没有这样的例子。事实上,让这样的婴儿受洗违背了圣经的灵。比如【彼得前书 3:21】说受洗包含着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但婴儿不能这样求。我要进一步说,婴儿洗礼与保罗在加拉太书和使徒行传第十五章里反对的奉割礼的邪教同样是异端。因为两者都把新约看作与旧约相同,都是关于属肉身的事而不是关于信。加尔文和奥古斯丁都争辩说洗礼相当于割礼,想以此证明让不信的婴儿受洗是正当的,说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基督徒,所以他们在“约定”之下。这是别的福音,一个属肉身的,不是以信为本的福音,是一个奉割礼的福音。
在使徒行传里,有时全家人都受洗。但这些地方从来没有说不信的婴儿受洗。而是说全家都信了基督,然后就受洗。比如,“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使徒行传 18:8】
圣经支持让不信的人受洗这个概念吗?如果一个人在还是婴儿时作为不信的人受洗,那么在信基督之后,他们应该作为信徒受洗吗?圣经只把受洗与那些信了的人联系在一起。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 16:16】“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19,20】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使徒行传 2:38】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使徒行传 2:41a】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歌罗西书 2:11-14】
非常重要的是保罗的受洗,亚拿尼亚说:“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使徒行传 22:16】虽然可以争论在水里受洗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洗去罪,但无可否认的是圣经的确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这与归正神学尤其相悖。的确,约翰·加尔文虽然热心支持不信的婴儿受洗,却在解释这段经文时自相矛盾地说亚拿尼亚:“如果他缺乏真正的信,他就不会给他施洗。”那为什么给缺乏真正的信的婴儿施洗呢?
天主教、东正教,和归正派都想用推理来此证明让不信的人受洗,和神与由基督徒父母所生不信的婴儿间一个假想约定的正当性。他们争辩说圣经有时用洗礼类比割礼,两者都是与神立约的记号。那么因为割礼主要是在不信的婴儿身上做的,洗礼也应该行在不信的婴儿身上。
这种解释和应用与圣经文字的灵不符。罗马书第四章把基督徒的信与亚伯拉罕的信联系在一起,那里还提到割礼。所以这一章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神如何看待这些概念。这一章说亚伯拉罕信神的应许,所以因信称义。后来,“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罗马书 4:11】然后接着说他是所有信了的人的父,无论是不是受了割礼。
亚伯拉罕不是不信之人的父。虽然他们与他在血缘上有关,因此在遗传的意义上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但不是在属灵的意义上。无论不信的人是受了割礼还是洗礼,他们都不在亚伯拉罕的这个约定之下。亚伯拉罕的约只包含信徒。
“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罗马书 4:13】
“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算为他义’的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罗马书 4:22-24】
“正如‘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加拉太书 3:6-9】
这些概念与那些主张基督徒父母所生的不信的婴儿自动在亚伯拉罕的约定之下的人相反。这些婴儿不在亚伯拉罕的约定之下!圣经不是那样教的。亚伯拉罕的约定包括因信称义,而不是因割礼和洗礼称义。割礼的约定也是给亚伯拉罕的。是的,那通常包括给婴儿行割礼,但只包括男婴,不包括女婴。那些认为神只是想用洗礼代替割礼并以此证明让婴儿受洗的正当性的人,为什么不把洗礼只限于男婴呢?他们的应用甚至不能与他们自己的误解一致。
这是亚伯拉罕割礼之约:
“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受割礼”原文作“割阳皮”。14 、23 、24 、25节同),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创世纪 17:10-14】
所以,如果你没有割阳皮,你就不在这个约定之下。这是犹太人的约,不是基督徒的约。这个约建立和定义了犹太国。但割礼之约不是保罗在说因信称义时所指的那个约。割礼之约是在创世纪第十七章里给的,而那个“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的约在几十年前,早在创世纪第十二章和第十五章里就给亚伯拉罕了。
那么保罗在加拉太书里指的是哪个约,当他说:“我是这么说:神预先所立的约,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废掉,叫应许归于虚空。因为承受产业,若本乎律法,就不本乎应许;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加拉太书 3:17-18】
保罗在这里指的亚伯拉罕的约不是割礼之约。因为那是律法的约。应许的约是“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纪 15:6】亚伯拉罕信神的应许,因此称义。但关于割礼之约,考虑整个加拉太书是怎么说割礼的。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加拉太书 5:2】
“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着行全律法的债。”【加拉太书 5:3】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拉太书 5:6】
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拉太书 6:15】
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把“割礼”换成“洗礼”,并如有些人所提议的那样,用这里看待割礼的眼光看待洗礼,那么加拉太书要对天主教、东正教和归正神学说什么呢?保罗所反对的不是割礼。事实上他给提摩太行了割礼。但那是给亚伯来罕的,一个犹太人的约,不是基督徒的约。在假教师要把犹太人的亚伯拉罕之约强加到外邦人基督徒身上时,保罗很忿怒。正像那些假教师反对保罗一样,很多主张“让不信的婴儿受洗”的神学家们,比如约翰·加尔文对那些反对这种做法,主张“信徒的洗礼”的人采取了敌对行动。
归正神学是这样说婴儿的救赎的:“圣经似乎清楚地教导了信徒的儿女也是得救的。”归正神学关于救赎预定论。西敏信条反映出那些属归正神学的人所信的,比如加尔文主义者。西敏信条在多处偏离圣经神学,包括其在婴儿受洗上的立场。这里是西敏信条的两个关于洗礼的陈述:
“洗礼是新约的一个圣礼,是耶稣基督命定的,不仅是为了庄严承认这个人受洗归入可见教会,还是为了在他身上印上一个恩典之约的印,为了把他嫁接到基督里,为了重生,为了罪的饶恕,为了他对上帝的臣服,通过耶稣基督,走生命的新路,这个圣礼是基督亲自命定的,在他的教会继续,至到世界的末日。”
“洗礼的功效不限于洗礼的那个瞬间,通过正确使用这个条例,圣灵不仅提供,而且真正展示和传授所应许的恩典,对于那些享有此恩典的人(无论年龄大小或婴儿),按照神的美意,在神指定的时间。”
意思就是基督徒父母不信的婴儿受洗是因为西敏信条假定他们必然将表现出重生的特征。那只是时间问题,如约翰·加尔文写到:“婴儿受洗归入将来的重生和信,虽然这些尚未在他们里面形成。”加尔文主义者认为重生发生在信基督之前,这与圣经所说的相反。(见信与重生。)如你在前面看到,他们假定婴儿在受洗时就重生了。他们被认为嫁接到基督里,虽然他们还不被认为“已经得救”!怎么会呢?加尔文主义者发明了这些假想状态,其中不信的人是由神生的。甚至尽管这些孩子长大了也许不信,然而他们被认作是由神生的!圣经所教的与这些相反。圣经还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约翰一书 3:9-10】的确,约翰·加尔文解释这段经文说:“那些由罪作主的人不能被认作是基督里的成员,他们绝对不能属于他的身体。”然而他把基督徒父母生的不信的孩子包括在重生的人里,算作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果从来不信,或继续以罪的生活方式生活又怎么办呢?不信的婴儿单因遗传就被嫁接到基督里,重生,并且罪得赦免,这是不符圣经神学的杜撰。
还有,让他们作为婴儿受洗假定他们将来一定会信基督,如加尔文在前面说的那样。如果是那样的话,何不让所有不信的人受洗?为什么假定有些人受洗就会信基督,有些人就不会呢?因此,虽然他们否认,但无法否认这从逻辑上假定基督徒父母生的不信的孩子自动地被拣选,并将必然得救。但所有这些假设不但被圣经证明是错误的,也被实际经验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所有基督徒的孩子最终都信了基督。
如果你曾经作为一个不信的婴儿受洗,无论是作为天主教徒还是新教教徒,那么你还没有按照圣经合宜地受洗。我建议你作为信徒受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哪种受洗形式最符合圣经:洒水还是浸在水里?“受洗”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把一个东洗浸在另一个东西里。还有就是考虑圣经把受洗比作什么。在【彼得前书 3:20-21】里,洗礼被比作挪亚和方舟的故事,这很难与洒水联系在一起。在【罗马书 6:3-4】里,洗礼被比作归入基督的死,而不只是洒一点土。
那么洒水这个想法是哪来的呢?我想它来自“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吗?”【希伯来书 9:13-14】,和其它有关在摩西律法之下,献祭时祭司的部分职责就是把祭牲的血洒在祭坛上,把那比喻成基督的血洁净我们的良心。希伯来书同样提到:“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希伯来书 10:22】但希伯来书的这几段里没有提到“洗礼”一词。我要说,根据这些证据,浸在水里是更符合圣经的在水里受洗形式。但有些人也许会得出别的结论。
领受圣灵也称作“受圣灵的洗”,字面上就是洗礼“εν”圣灵。首先关于这个连词“εν”。在六次使用一个连词时,每次用的都是“εν”。意思就是“在……里”,因此约翰说:“我是用<1722> 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1722> 圣灵给你们施洗。”【马可福音 1:8】<1722>是“εν”的史特朗号码。史特朗经文汇编表明这个词在《钦定译本》(KJV)里,在2801次里有1902次被译作“in”,说明“in”这个词最贴切,因为它增强了其意义,就如【马可福音 1:8】这个例子里,他对比了在不同东西里的洗礼:水和圣灵。
至于在受圣灵的洗,这个说法在新约给教会的书信里只提到一次,“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1722> 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哥林多前书 12:13】一个人可以从讲述历史事件的使徒行传推断出教义,但新约书信明确地教我们教义,因此在有关教义的问题上应该查考新约书信。新约书信在这里教我们,所有的圣徒都在圣灵里受了洗。事实上给哥林多圣徒们这封信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在基督徒中任何鼓吹分裂和精英分化的思想。今天灵恩派认为只有某些精英在圣灵中受洗的观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同样,保罗特地提到,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恩赐。与很多灵恩派的人相反,保罗教导说不要都说方言,虽然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哥林多前书 12:30】然而今天灵恩派持与圣经所教的完全相反的立场,在基督的身体里制造分裂,在他们看来有两个身体,一个是受了圣灵的洗,另一个就是那些还没有受圣灵的洗的基督徒。他们正是保罗要纠正的那种哥林多基督徒。如果他们的教义是重要的,如果基督徒没有注意到什么重要的事情,那新约给教会的书信为什么只有一处提到,而那唯一的一处教导说基督的身体都从一位圣灵受洗,与灵恩派所教的正好相反呢?这使我想起天主教把马利亚当作大事,可是新约书信却根本没有提起过她。
回到圣经是如何教有关受圣灵的洗,如我所说,圣经把受圣灵的洗等同于领受圣灵。这就是为什么它是通用的。因为每一个从神生的人都领受了圣灵。“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马书 8:9b】如果一个人没有圣灵,那么他还不属基督。彼得在使徒行传第二章里说:“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使徒行传 2:38】他没有说你们有可能领受圣灵。他没有说你们祷告领受圣灵。圣灵被自动地赐给所有的信徒。那就是这里说的。
使徒们自己直至使徒行传第二章才接受圣灵。经上说:“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翰福音 7:39】那么圣灵是在什么时候赐给他们的呢?彼得在使徒行传第二章里说:“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或作“他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使徒行传 2:33】所以在耶稣升到天上,坐在神的右边时,耶稣从父受了赐下圣灵的权柄。在使徒行传第二章里,使徒们领受了圣灵。现在有些人指出约翰福音里的一节,“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约翰福音 20:22】但那只是象征性的,预示将要发生的事。事实上当圣灵在使徒行传第二章被赐下,圣灵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又如舌头如火焰。那是他们实际上领受圣灵的时候。
同样,有人指出使徒行传第八章关于撒玛利亚的事。经上说:“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使徒行传 8:15-16】 但这与灵恩派所教的,领受圣灵不同于在圣灵里受洗正好相反。撒玛利亚人当时还没又领受圣灵。他们得到了将要领受圣灵的应许,彼得已经被赐予天国的钥匙。(“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 16:19】)在使徒行传第二章里,他为犹太人打开了天国的门。在使徒行传第八章里,他为撒玛利亚人打开了天国的门,然后又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为外邦人打开了天国的门。这就是为什么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领受圣领需要彼得在场。但在那之后,天国的门已经为所有类别的人打开了,就不再需要天国的钥匙了,所以从那一刻起,一个人在信基督时就领受了圣灵。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新约给教会的书信里看不到灵恩派的观点。他们错误地从使徒行传推断出教义。
让我们考虑哥尼流,第一位外邦人基督徒。彼得在使徒行传第十章里给他传福音,“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使徒行传 10:44】 注意尽管他们事实上还没有在水里受洗,也没有谁按手在他们身上,他们就领受了圣灵。按手往往是那些误解圣经的人额外加上的要求。彼得对与他同行的人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使徒行传 10:47】他将这称为受了圣灵。
彼得在向耶路撒冷教会述说这件事时,告诉他们天使对哥尼流说的话:“你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使徒行传 11:13b-14】哥尼流和他的全家在那时尚未得救,直到他们听见并且信了福音,他们才得救。尽管事实上他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今天也如此。人们需要听见并且信福音才能得救。关于圣灵降在他们身上,彼得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使徒行传 11:15-16】因此彼得说哥尼流和他的全家所经历的是受圣灵的洗。注意,与灵恩派相反,彼得不区别领受圣灵和受圣灵的洗。领受圣灵和受圣灵的洗是同一件事。
在新约给教会书信的每个地方都假定圣徒领受了圣灵。如果你是信徒,那么你就领受了圣灵。不要被灵恩派的教条所误导。
一位读者写到:
很多人说受洗不是得救所必须的。他们常常指出十字架上的犯人。但经上说施洗约翰每天都在约但河施洗。有没有可能十字架上的犯人在他的基督徒之行里有所闪失,但之前曾经受洗?
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曾经受施洗约翰的洗只是猜测,而且不相关。你应该看的是使徒行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里哥尼流的情形。哥尼流和全家只因信了福音信息。就在水里受洗之前都得了救。这就证明不需要浸湿就能得救。
天使对哥尼流说:“你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使徒行传 11:13b-14】人得救是因为信,不是因为做工,不是因为宗教礼仪,不是因为在水里浸湿。正如以弗所书说:“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原文作“质”),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作“产业”)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以弗所书 1:13-14】所以人得救是因为信,不是因为做工(比如在水里受洗)。“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 【罗马书 4:4-6】
哥尼流听见福音的信息,并且信了,于是他就受了圣灵的洗,被接纳到基督里,这些都发生在他在水里受洗之前。彼得在说到受圣灵的洗这件事时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使徒行传 11:15-16】
这不但证明在水里受洗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而且证明有两种洗礼:圣灵的洗,发生在人归入基督时。圣灵的洗确保一个人的永生,这些经文表明了这一点:
“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原文作“质”),直等到神之民(“民”原文作“产业”)被赎,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以弗所书 1:14】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原文作“质”)。”【哥林多后书 1:22】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哥林多后书 5:5】
还有其它地方。圣灵的洗不需人手的干预。水的洗礼是做在那些已经因信基督而得救的人身上,外在地表明他们是“基督徒”。因此在解释用到“洗礼”这个词的经文时,必许要解释经文里指的是哪种洗礼。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歌罗西书 2:11-12】
这两种洗礼里的哪一种“不是人手所行的”呢?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罗马书 6:3】
当你受洗归入基督耶稣时,受的是哪种洗?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哥林多前书 12:13】
这两种洗礼中的哪一种与领受圣灵有关?
但正如在新约时代有叛教的基督徒,他们的福音是靠做工得救,包括行宗教仪式,今天也有叛教的教会,比如“基督的教会”(The Church of Christ),他们说你必须浸湿才能得救。当时他们是那帮奉割礼的。今天他们是奉洗礼的。他们拒绝福音信息里所固有的神的恩典,得救是在行为以外因信称义,所以他们不但没有得救,而且比不信的人更糟,传假福音。
说实在的,我很困惑,怎么会有人相信他们所鼓吹的这种骗局,就像保罗对加拉太人的轻信感到困惑一样,“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拉太书 3:1-3】没有说在水里受洗是得救的条件。他们受了圣灵是因听信福音,不是靠任何宗教仪式。试图靠人的努力来得到永生,比如靠在水力受洗得救,表明一个人还没有信基督,是无知的。
艾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