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4:23-37

基督徒同心合意

为胆量和肯定祷告

4:23 二人既被释放,就到会友那里去,
把祭司长和长老所说的话,都告诉他们。

4:24 他们听见了,就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说:
“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
4:25 你曾借着圣灵,托你仆人我们祖宗大卫的口,说:
‘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

4:26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也聚集,
要敌挡主,并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
(【诗篇 2:1-2】)
4:27 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
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仆”或作“子”),

4:28 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
4:29 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
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
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
并且使神迹奇事,因着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仆”或作“子”)
。”

4:30
4:31 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
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

凡物共享

4:32 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
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
都是大家公用。

4:33 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
众人也都蒙大恩。

4:34 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
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
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4:35 照各人所需用的,
分给各人。

4: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
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
(“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4: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注释

合一

注意到逼迫是如何使基督徒们合一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受共同敌人的逼迫能更好地使人们合一。甚至在世俗的意义上也是如此。民族主义在战争期间最为强烈。所以基督徒在受到逼迫的时候是最合一的。在现代感觉良好舒适的基督教里,这种感觉已经消失了。但在基督徒面临逼迫的地方,这种合一的感仍然存在。但如果基督徒不参与事奉,他们往往会互相为敌。每个机构化教会都觉得自己比别的机构化教会更优越,造成不必要的分裂,而不是团结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

团结大家的另一因素就是共同的目标。【使徒行传 1:8】【马太福音 28:19-20】的大使命是使基督徒们合一的共同目标。但我们看的到这种目的性在耶路撒冷教会有某种程的减弱。圣经之后的基督教也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使命被放弃了,被偏异的神学撂在一边。但在最近一个多世纪里,这种使命感又在基督徒中恢复起来。

神的意旨所预定的事

第28节“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

如果我们把这理解成神像操弄玩偶一样使这些人把基督钉十字架,那神就是在让人为他们无法控制的事负责。很多基督徒持有这种看法,我相信这是由于世代流传的偏异神学。但这种解释就把神说成是不公的和有罪的。的确,玩偶能被看作是有罪的吗?要接受这种观点,就不得不对公义的概念本身作巨大的修改,才能既不给神定罪,又要给玩偶定罪。而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就是承认神没有使人犯罪,而只是安排了情形,人出于他们的自由意识把基督钉了十字架。但神知道这些人出于他们的自由意识会对某种情形作出何种反应。当然他们要为他们能够控制的事,特别是他们所做的决定负责。

胆量和神迹

第29-31节 鉴于机构化权威的敌对,两件事是必须的:胆量和神迹。因为自信传递着深深的信。胆量可以通过祷告得到增加。传讲福音还要清晰,这也可以通过祷告得到提高,如使徒保罗所求的那样:“叫我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发明出来。”【歌罗西书 4:4】神迹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所传的信息。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使徒行传 14:3】

当然,今天我们可以指着行在过去的神迹来证明福音的信息。神迹在发生后就成了历史事件,这个事实并不能否定神迹对福音信息的肯定。但今天按同样的灵求神显神迹也并非不合理,因为今天也会像早期的基督徒那样遇到很多敌对。像新约里那样的神迹今天在宗教相对自由的国家里比较罕见,但在基督徒面临严厉敌对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也并非不常见。但沉迷于神迹,在基督徒的信仰里也不合宜,因为耶稣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 20:29】耶稣说这话是在训诫多马。事实上多马在数年时间里目睹了耶稣行的许多神迹,但他觉得这些还不够。因此虽然神同过神迹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福音的信息,但他未必会提供压倒性的证据。因为必须给信留一定的空间。这里“足够的证据”指的是从神的观点来看。

儿子、仆人

第27,30节 作为一个翻译的细节,钦定译本在第27,30节里把“圣仆耶稣”译作“holy child Jesus”,其它译本,比如新国际版,则多将此译作“holy servant Jesus”。(中文和合本把第29节第30节合译为第29节。)我在此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唯钦定译本的人用这样的事实来妖魔化其它译本,指责他们企图否认耶稣是神的儿子。宗教狂热很容易导致诽谤和非理性思维。这在宗教人士的辫论中很常见,有时甚至因为很小的分歧。现代的翻译当然没有否认耶稣是神的儿子,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准确地在此翻译“παις”这个词。这个词在新约里共出现了24次,钦定译本有10次将其译作“servant”,而只有7次将其译作“child”。为了平息事端,我们可以看一看钦定译本是如何翻译【马太福音 12:18】的,在这一节里,“παις”明确指耶稣,但钦定译本也将其译作“servant”:
“Behold my servant, whom I have chosen; my beloved, in whom my soul is well pleased: I will put my spirit upon him, and he shall shew judgment to the Gentiles.”(钦定译本)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和合本)

同样,我觉得在使徒行传第四章里将这个词译作“servant”也是合理的,因为第26节提到“主的受膏者”。然而考虑“child”常常含有“servant”的意思也很有见地。因为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儿女顺从他们的父母,就如仆人顺从他们的主人一样。

都是大家公用

不幸的是,今天有些人选择利用大使命来赚钱,而不是有东西大家公用。比如,由于版权的限制,我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更多地使用新国际版和其它一些译本,出版商要从这里赚上一笔。但在机构化权威之外,我看到普通的福音派基督徒很慷慨大方,如果他们感到他们的捐款真的会用来进一步履行大使命,都乐意慷慨解囊。

但意识到在使徒行传里的这个情形需要特别的牺牲。因为这些基督徒想待在一处,这就意味为着很多人要远离家乡,这些犹太人基督徒还要面对社会的仇恨和逼迫,由于这些情况,基督徒中有很多需求。因此基督徒们被看作是一家人,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庭的健康作出供献。当时可能有一种基督马上就要回来,神的国很快就要到来的感觉。这种信仰就降低了个人的财产的价值,因为他们预期世界末日的来临。

但这不同于强迫的均贫富。因为基督徒的捐献是自愿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哥林多后书 9:7】这在下一章将成为一个问题。

第36-37节 这些就把我们引入下一章,巴拿巴的捐献与亚拿尼亚和他的妻子撒非喇的捐献作了对比。后来把保罗引荐给使徒们的正是这位巴拿巴。他还与保罗一起去差传。注意这个事实。因为我们看到一些普通基督徒的事奉,慷慨大方的捐献,后来他们成了使徒行传里的主角。如果你想在属灵的事上为神所用,就先在实际的事上事奉。


2023年12月13日